您当前的位置:文化渊源
水族始祖共工——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的第一开拓者(四)
发布时间:2018-8-22 15:33:50


韦章炳先生在分析解说水文的祖字时说:“单从祖字的字形看,此字像一壁拦河水坝。下面的‘三角形’像个出水孔。而从象形文、甲骨文的结构分析,此字竟是“共工”的合体字。共的古体字正为‘祖’的水字的上部,有学人称像两个人抬石头等重物,而工字则为‘厶’,合之正是水文字的‘祖’字。”
共工与帝喾高辛争帝失败身亡后,其子裔和部族成员便从湘中北益阳一带撤退到了常德和湘西武陵地区。澧县、慈利、大庸、桑植、花垣等地便是他们撤退后的根据地。桑植的“洪家坪”,花垣的“洪安(镇)则是共工及其后裔居住而得名。”(吴心源《蚩尤新考》)。《百家姓》(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说:“洪,角音……旧传共工之后为避仇而改洪姓,”汉代《世本》也说:“共氏为共工后,四岳同姓……后改为洪氏。”
共工战败身亡之后,共工部族及其子裔在陆终等人的率领下,撤至常德和湘西武陵地区后,“建房造屋,开垦土地,种植庄稼”、“饲养六畜”,重振家园(潘宠宪《水族的几种信仰崇拜文化》),在这里经历了上千年的图存复兴和发展。近几年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发现的距今6000—4200年左右的澧县城头山遗址、梦溪三元宫遗址、宋家台遗址、胡家屋场遗址、车溪乡南岳村遗址,安乡划城岗遗址、华容车轱山遗址以及慈利的崇山等遗址和历史遗存都是最好的历史见证。特别是距今6000年左右的城头山古城遗址。这座由护城河、城垣和东南西北四个城门组成的,道路和排水系统等城市辅助设施齐备、修建规范、科学(如利用城周的自然河流与人工沟渠衔接以为防卫、水利和航行之用),城区总面积达22万平方米(城内面积为8万平方米)的古城和城中出土的陶器、精美玉器、木桨、船橹等上万件文物以及城外的人造稻田、水塘、水渠等灌溉设施,这些显然都是共工部族、子裔——今日水族先民的伟大创造。距今5300年前始建的石家河城,是一座城市设施完备,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史前最大的古城。城区面积达120万平方米,一级城址的城墙南北约1200米,东西约1000米,城墙底座宽50米,顶宽8—10米,墙高5—6米。二级城址的城濠宽35—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