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综合信息
就业扶贫挑起脱贫大梁——辉县市推动就业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8-11-26 8:43:59

 就业是民生之本、脱贫之要。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市积极开展精准就业扶贫工作,把就业与社会保障捆在一起,变开门服务为上门服务,切实打通困难群众转移就业‘最后一公里’,为困难群众打造就业“直通车”,让无技术、找不到工作的群众通过就业培训,纷纷找到了增收渠道,为广大贫困户“拔穷根、扎富根”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就业保障。 找症结、重宣传,精准扶贫解难题   我市地处豫晋接壤地区,八成以上的贫困村位于南太行深山地带,地势偏远、交通不便,贫困劳动力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观念陈旧等问题,当地群众较平原地区思想更为保守,转移就业难的问题尤为突出。为此,我市组织近百名党员干部突击队,对全市539个行政村贫困劳动力就业状况进行了登记调查,针对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贫困劳动力,则采取了逐户逐人推荐岗位和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的办法。   为做好政策宣传,我市印制大病医疗保险和扶贫政策宣传页两万多份,发放就业创业扶贫手册9000多册,实现了政策宣传全覆盖;选派精干力量组成宣讲组,在全市各乡镇、贫困村巡回讲解行业扶贫政策;在各乡镇、贫困村设立了人社扶贫政策宣传栏,79个贫困村由专人负责政策宣传讲解,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出实招,扶真贫,兜底安置稳就业   针对一些贫困劳动者渴望就业,但是受制于家中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或年龄偏大等各种原因无法外出务工或到企业上班,我市打破传统“输血”习惯,按照“转移就业一人、带动脱贫一家”的要求,大力推进农村公益性  岗位开发,让贫困户找到长久脱贫的门路,达到“治本”的目的。   家住百泉镇五里村贫困户王保国谈到自己的新“差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原本属于村里“老大难”的他,在“政策福利”的帮助下,当上了治安巡逻员,实现了就业增入。“把现有岗位优先让给最急需的人员”,市人社局局长王学斌介绍,经过充分走访调研,发现开发适合“三无”(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贫困群体就业的公益岗位,对于推进整体脱贫意义重大。   为此,市政府利用光伏扶贫资金,由部门和乡镇共同开发,除对技能要求高的外,全部开发成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三无”人员,同时将保洁、护林、禁烧、治安巡逻、道路维护等6类公益性岗位向贫困户开放。目前,我市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3829人。 建平台、强体系,“开发专岗”促就业   家住百泉镇北关村的李文蕾,从郑州某高校毕业后一直闲散在家,去年通过人社部门组织的贫困村公益性岗位招聘考试和岗前培训,开始在村里专职负责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和培训工作。目前,向李文蕾一样安置到村一级转移就业服务工作站的贫困劳动力有81人,他们正在为家乡的脱贫做出自己的贡献。   “去年7月,我们人社局在全市组织开展了贫困村公益岗位招聘。在选聘时,我们要求遵纪守法,责任心强,身体健康,能胜任基本工作,且常年在家的贫困人口,对于那些很困难、难以实现脱贫的人员,我们则优先选聘。”据该市人社局副局长田秀琴介绍,为健全基层就业转移服务平台,全市22个乡镇劳动保障平台的基础上,在79个贫困村按照“一村一站、一站一人”的原则建立了转移就业服务站,在地搬迁安置点胡桥办事处佳怡社区配备了两名专职人员,专门从事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提技能 强服务,“一站式”转移促就业   “今天人社局不仅带来了实用烹饪技术,还现场组织了企业招聘面试,有这么多政策的支持,我对脱贫的信心更足了”。日前,在百泉镇贫困劳动力培训班上,贫困户王志国高兴地说。当天,人社部门组织10多家企业在对参加培训的学员现场进行了现场招聘。   “每到一处,我们都开展扶贫政策宣传,组织企业现场进行招聘”。据田秀琴介绍,为提升贫困劳动力转移技能,我市组织7家定点培训机构,充分发挥南太行景区较多,对餐饮业需求旺盛的有利因素,以乡镇、村为单位,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在南太行山区乡镇开展了中式烹饪培训,在平原乡镇开展了美容师培训和保洁按摩培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23人。   为搭建对接平台,我市连续8年举办春、秋系列招聘活动,指导各乡镇开展扶贫专场招聘会,组织各类招聘活动103场,利用“辉县市人力资源网”、“辉县人才网”发布岗位信息4000多个,在人力资源市场开设困难群众就业援助窗口,实现了从失业、就业登记、困难人员认定到岗位推荐、就业培训、创业服务等一站式服务,促进了稳定就业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