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理论政策
关于新乡辉县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2-3-20 8:22:50
 近年来,随着我市社会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乘着上级扶持壮大非公有制经济的东风,在不断优化的环境中,我市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壮大,区域竞争力和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五年间,非公有制经济实施的重点项目达271个,民间资本参与了城镇建设、国企改革改制等多项投资领域,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到70%以上。目前,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到2265家,从业人员7.2万人。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得到加强。目前全市190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中全部建立党组织,共有党员1379名。辉县市市委统战部、工商联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特点,把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积极开展党的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初步形成。市委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深刻,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得力措施,狠抓落实和提高。特别是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全市主要领导都确定了一个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党建工作联系点,指导和帮助企业党组织开展工作,由于市委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认识逐步深化、工作举措不断创新、责任体系不断强化,为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坚持制度创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探索中逐步规范。在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注意抓住制度建设这一根本,先后制定了《辉县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规定》、《中共辉县市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辉县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考评办法》等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各级党组织的职责和任务,还在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统一建立健全了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联系困难职工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等,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得到规范,强化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的职责和义务,增强了党员开展活动和参与生产经营决策的能力,提高党员干部和经营决策者的思想境界,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规范中推进。
  (三)注重组织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力量进一步充实和壮大。发展壮大党的队伍,是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力量薄弱,增强党在这一领域影响力的重要措施。通过送党刊、送党课、送政策等措施,努力做好在优秀员工特别是优秀经营管理人员和青年技术骨干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工作,还通过党校统一举办非公有制企业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等方式,不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入党积极分子素质,确保发展党员质量。此外,通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活动,河南孟电集团等一大批非公有制企业不仅带动了当地运输业的发展,更重要是转移农村劳动力,不但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问题以及情况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党建工作难摆上位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企业主对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认识不一,心态比较复杂。有相当数量的企业主对在企业建立党组织心存疑虑,有的认为企业资产属个人所有,建立党组织没有必要;有的怕党组织活动多,加重负担,影响生产;有的担心党组织干预企业生产经营。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的党员对开展党的建设缺乏认同,积极性不高。这些党员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教育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二)党员数量较少,流动较快,党组织组建难度较大。
  首先产权上的私有性,弱化了与党组织的内在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大多无上级主管单位,诞生之初普遍未设置党组织,与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企业相比,党组织开展工作难度更大。党员数量难统计。从目前的统计渠道中无法得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党员的确切数字。党组织难建立。与国有、集体企业相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力量薄弱,缺少建立党组织的基本条件。
  (三)活动缺少保障,受到制约,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难开展。个私企业点多面广,从业多样,经营活动节奏快,有的跨地经营,有的经营地与注册地分离,使党组织的设置、管理遇到许多新的情况。私营企业中党组织开展工作很大程度上受企业主的制约,客观上使得党员管理教育、党员发展等工作难以有效地开展。
  三、对策研究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思路,增强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自觉性。要坚持从非公有制经济及其党建工作的基础和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总结提炼、不断积累管用的党建理念,逐步掌握工作规律,进而掌握实践创新的主动权。要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树立“服务、促进、引导”的党组织功能理念。
  (二)加大组建力度,规范隶属关系,抓紧消除空白点。对已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有合适支部书记人选、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经济组织,无论规模大小,都应明确要求,及早组建党组织。大力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打破计划经济时期按单位体制“一对一”设置党组织的思维方式,广泛尝试联合组建、区域组建、行业组建、挂靠组建、委托组建、嫁接组建等多种方式,只要有利于党员管理,有利于开展活动,都可以成立组建党组织的依托。建立长效、统一的管理体制,切实理顺党组织的隶属关系。。
  (三)创新工作机制,着力化解制约因素。要建立企业主教育、引导机制,降低党建工作的“进入”难度。引导业主把单纯的谋利动机逐步上升到社会责任感,把单纯重视资本逐步上升到资本、人本并重,把单纯的经济行为逐步上升到追求民族精神、创业精神,从而形成对党建工作的自觉认识,主动接纳党建工作。要注重载体建设,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实效。首先要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其次要强化党员的监督管理;再次要创新党员的活动方式;最后,还要抓好典型,树立样板。
  (四)创新领导方式,确保工作落实。在党委领导下,建立和落实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联席会制度、党建工作责任制度、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台帐制度、定期通报和年终考核、奖惩制度,督促工作落实,要切实加大人才、感情、经费等方方面面的投入。将党性观念强、素质较高的人才放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事党务工作;切实关心和爱护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工作的党员,对因坚持原则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党员和群团组织负责人,要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在鼓励企业立足自身解决党组织的活动经费、活动阵地的同时,要制定倾斜政策,帮助党组织改善工作条件,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四、工作思考
  (一)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的建设要转变党员普遍存在的为谁服务的意识。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企业中的党员身为公职,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容易理解和接受,而在民营经济中,有的人直接为自己的利益工作,有的是高级打工者、雇佣者,服务对象的局限性,导致了党员服务意识的局限性。民营经济现在是社会主义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且党和政府大力扶持,甚至提倡和鼓励广大党员经商致富,非公有制企业的从业人员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同样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民群众的普遍利益,对民族事业的繁荣富强作出巨大的贡献,服务于民营经济也是服务于社会,也是服务于人民,同党的宗旨不相矛盾。这是对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的政治定位,也是对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中的党员干部的肯定。
  (二)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党建工作要克服流于形式。一般来说,公有制经济体制中的党建工作、组织生活是规范和及时的,配备专职党的干部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抓具体工作,理论学习、组织生活、党员发展等等一切按部就班,有现成的条例和规范。而非公有制经济体制中,企业形式多样,规模大小不一,人员流动性强,党的建设工作就要困难得多。他们可能没有专职党的干部,可能没有专门的活动场所,可能没有特定的活动时间,这就要求其中的广大党员同志要更加自觉的遵守党的章程,遵守组织纪律,更加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组织形式开展党的生活,学习和接受党的新思想、新政策、新理论,不论何时何地都要养成时刻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紧紧地围绕在党中央周围的优秀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党的建设工作脚踏实地、不流于形式。
  (三)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的优势和党员的模范作用。要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是党在这些企业的战斗堡垒,是团结和带领员工完成党和国家的任务,发挥政治上的主导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其主要职责是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在企业的贯彻执行,协调处理好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关系,搞好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团结带领党员、职工共同促进企业发展。因此,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应该主动地建立和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优势和党员的模范作用,鼓励其坚持正常的“三会一课”制度,把企业的重要精神及时传达到广大党员中去;坚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体现党员的先进性,用党员的模范行动感召广大员工积极投身到工作中去;坚持发展党员工作,及时向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不断增强企业的政治力量;坚持形式多样、小型分散和灵活地开展党建活动。这对于凝聚企业各方面的社会力量,推动企业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辉县市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