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化渊源
穆青情系辉县(二):难忘孙钊
发布时间:2011-6-28 11:18:05
  穆青情系辉县的山山水水,尤其热爱那些艰苦朴实、舍生忘死建设辉县山区的辉县人。一个叫“拍石头”的地方,曾有这样一个人,让穆青多次为之流泪他就是穆青《难忘那双手》的主人公孙钊,又一位焦玉碌式的好干部。
  1974年夏天,穆青跟随郑永和沿着一条山间公路来到“拍石头”。路是孙钊领着群众在山上抠出来的。路西边是一条干河沟、乱石滩,人称“郊东沟”。郑永和说,这里出门就是山,低头老河滩,全年扁担不离肩。大面积被山占了,好地方被河滩占了,土地瓢一片,碗一片似的挂在山坡上。13道梁,72道沟,十年九不收。那满滩数不尽的石头圆圆的像馍馍。郑永和比喻曾激发了诗人郭小川的灵感,他作了一首《咏拍石头》的诗:
  这一带有个古老而神奇的传说,
  拍石头的石头,太阳一照金光四射。
  一到黑夜,好象一下子变成妖魔鬼怪,
  它们互相拍拍打打,声音响彻深沟壑。
  1969年,古老神秘的传说似又复活,
  拍石头的山沟里,石头的响声大作,
  但人们用的是钻,是铁锨,是镐,是炮火,
  拍打石头,让它按照人们的意志重新生活。
  人们把石头拍成大坝,拍成水库,
  人们把石头拍成地基,盘山大道通向山窝。
  这时郑永和插话说:“孙钊带领群众是要把满山的石头都拍成馍,好让子孙后代不挨饿!”郭小川听了,连声称妙:“馍!这个馍字太好了!”立即对诗修改—
  要问太行山区哪儿石头最多,
  也许得数拍石头公社。
  要不得是石头都变成馍,
  全辉县人,保管一万年也不会挨饿!
  穆青见孙钊时,孙钊正在石头堆里“拍石造田”。他一身补丁两鬓班白,满脸汗水,披着磨烂的肩垫,分不出是干部还是农民。更让穆青感动的是,冬天,孙钊带领干部扁担队为深山群众送煤,那真叫“雪中送炭”。他们上午翻过海拔千米的宿羊台、阎王鼻等悬崖陡壁,把煤送到百姓家,下午又担着公粮踏着冰凌赶回公社。外衣结成冰甲,内衣被汗水湿透。每天往返40公里,整整担了7天。
  穆青来到拍石头公社小院,这里28间房,27间漏。炊事员做饭晴天戴草帽,下雨打把伞。农民说,干部不讲吃,不讲住,把盖房的钱都用到山区建设上了。而每个干部一年的劳动工折上就是126天!十几个人挤在麦秸垫的大通铺上睡觉。孙钊与人合用一张办公桌,一个旧炸药箱装衣物。墙上那条毛主席语录很显眼:“既当‘官’,又当老百姓。”给穆青很深的印象。
  夜晚,穆青、孙钊、郑永和在一间房的平顶上聊天。这间石头房依地形而建,房顶与院子平。他们在上面铺领草席,沏上了大碗茶,边喝边谈。山里的夜很凉快,清风习习,各种虫子在草丛里欢叫。他们谈得很投机,话题主要是对批“唯生产力论”的不满,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建设山区的信心。郑永和说:“一把锄头,三雨三,不打粮食光怨天。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履行世界。”孙钊说:“一颗诚心两只手,山上有土有石头,立下愚公移山志,重新安排郊东沟。”听着他们一套又一套,出口成章,穆青越听越有味。
  谁知,第二年,传来一个噩耗:孙钊病故了!这对穆青来说,犹如一个炸雷。1976年7月,他拨冗专程又来到“拍石头”悼念孙钊,还访问了孙钊的家。翻看孙钊的遗物,竟没有发现一件新衣服,连衣箱衣柜也没有。孙钊死后也不占一分土地。静静地躺在他修的地边石堰下……他像焦裕录那样,也是累死的。
  山山水水都在向穆青述说着孙钊感人的故事:原来,孙钊早上摸黑出工从崖头上跌下来,摔断了一个手指,医生给他接上,要他休息,他却又到工地,手指再也接不好,直到发炎,他也不让人知道。1975年11月21日早上他没有再起床,人们发现他不知何时心肌梗死去世。在这里蹲点的陈大斌握住他的手,他身上还有余温,薄棉被上搭着他穿了好几年的溅满泥浆、石灰的黑棉袄裤,床边仍放着六年来从没离开过他的工具:一对铁锤和钢钻。人们哭喊着,他再也不会醒来……乡亲们听到这个噩耗,翻山越岭从四面八方赶来,挤满了小院。正在外乡工作的县委书记郑永和情急如火的赶到,他轻轻地掀起薄被,望着老战友那安详的面容,泣不成声。孙钊那结满铜钱厚老茧的双手令人触目惊心,它凝着乌紫的血痕,断指还在发炎,整个右手肿得老高,郑永和再也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他激动地把孙钊的双手高高举起来,向周围的干部群众大声说道:“大家看看,这是一双什幺样的手!这是双劳动的手,坚强的手,为人民创造幸福的手,这就是一个共产党人的手……”
  1991年10月,穆青访问辉县时第三次来到拍石头,看到那间平顶的房子犹在,小院如昔,触景生情,他不禁潸然泪下。他要看看孙钊的墓,老郑怕他感情受不了,借口雨后路不好走,没让他去。当他登上一座山头,瞻望太行巍巍群峰,如看到孙钊那高大的身影,一种激昂的感情从胸中升起:
  老孙虽然没有给自己的子孙留下一点遗产,却给拍石头留下了一片崭新的山河。荒寂的野岭通了公路,苦旱的土地有了甘泉。他在拍石头6年,带领大家修建了4座中小型水库,80多个大型蓄水池,十几个提灌站,8万多米盘山大渠,13个干河沟修成了良田。这些艰巨的工程,无疑给这个贫困的山乡打开了生路,奠定了脱贫致富的基础。后来,穆青写出了《难忘那双手》。这是刻在青山上的碑文,永远纪念焦裕录式的好干部孙钊,它也永远刻在千万读者的心中。
辉县市委统战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