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化渊源
辉县市古迹系列一:周敦颐和百泉太极书院
发布时间:2011-6-28 11:03:23

  辉县之胜景,首在苏门山、剖百泉湖,苏门百泉之胜,实因书院更胜。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辉县志》载:“百泉书院旧在县西五里苏门山麓,百泉之左,即太极书院”。始于宋代,借山水之灵秀,为求道兴学之佳地。历代名士景从学聚,苏门百泉名著华夏。
晋孙登啸隐苏门,留有啸台古迹;北宋邵康节先生寓此尤久,安乐窝名闻天下.邵先生苦志坚学,在共城令李之才的教导下,在中国易坛上独树一帜,创立了百源(百泉)学派.北宋道教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常游苏门,与邵先生阐先天、剖太极,研讨理学.相传,邵先生在百泉创办私塾,即名曰:太极书院.广招弟子,讲学授课,常请周敦颐为弟子讲课,课余时间与其讨论易学,往往通宵达旦。
  有一年初秋,周敦颐居苏门,恰逢夜间下起了雨,睡不着觉,作《苏门山夜雨》诗曰:“秋风拂尽热,半夜雨淋漓。绕屋是芭蕉,一枕高晌围。恰是钓鱼船,棚底睡觉时。”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以他那仅119字的《爱莲说》而闻名于世,学者称濂溪先生。他著的《太极图》形容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之妙,以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做《通书》40篇,还有《易学》、《易说》等行世。吉敦颐29岁时任南安司理参军,次年又任南安通守,洛人程向与其结为挚友,令二子颢、颐、拜敦颐为师,一同受学,终成大器。周敦颐上承孔孟,下启程朱,官至大理寺丞、监察御史。因病辞官后,卜居九江庐山莲花峰下,筑江州濂溪书院,招徒讲学,培育英才。南宋理学家朱喜为其作有《江州濂溪书堂记》。百泉太极书刊号院和江州濂溪书院,是北宋南北两大私塾,声震朝野,人文蔚起。宋封周敦颐汝南伯从祀庙庭,赐谥元;元朝追封道国公。
  周敦颐的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元太宗十三年(公元1241年),姚枢拒官场贿赂,弃燕京行台郎中之职,携家来辉,与许衡、窦默、赵复相聚于苏门百泉,共创太极书院于苏门山麓,百泉之左,并建周子祠于院内,二程配李。太极书刊号院为元朝培养了一批重要人才,如姚燧、姚炜、姚炖
  白栋、耶律有尚等等,数不胜数。这太极书院,即是以周敦颐理学思想命名,姚枢、许衡、窦默、赵复4人,后来都成为元朝重臣和有影响的人物。故理学上有“宋兴伊洛,元大苏门”之说。
  明、清两朝,百泉书院省去太极二字,成为官办,规模更大,为河南四大书院之一。据《辉县志》记载,书院内建军有周程祠3间,又叫先贤祠,还有藏书阁3间,阁前有池,跨以石桥,植莲藕,两旁有“仰止亭”、“俯泉亭”各一座。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知县范景率绅士将周程祠从百泉书院移出,改建在苏门山麓孔庙大成门之左。百泉书院在明未清初,作过贡院和乡试考棚。于清乾隆十五年改为“万寿行宫”,即“翠花行宫”,乾隆皇帝这次下江南,御驾苏门山百泉巡游,在辉县传为千古佳话。
  百泉书院始于宋,大于元,盛于明、清,校史悠久,灿烂夺目。历代为周程颐师生建立专祠,由此可见,周敦颐的学说、思想对儒学界的影响是多么大,对百泉易坛的影响是多么深。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辉县知县刘玉作《百泉书院》诗曰:“百泉千古有余芳,济济衣冠集讲堂;邵子另传周曲礼,姚公堪继汊文章;啸台境净 鱼乐,别圃春融草木香。为语诸生须领悟, 缨吾欲咏沧浪。”
  辉县市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