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化渊源
辉县市古迹系列三:山阳竹林寺
发布时间:2011-6-28 11:01:33

  山阳故城位于辉县市西南30公里处,周围4、5公里,遗址尚存,城南有邓城村,城北有山阳村,浊鹿泉在山阳村南。相传三国始鼎,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贬山阳城称山阳公。因曹丕对汉献帝不放心,就派邓艾和李固两位将军看守。李固把守在城西南4公里通往京都洛阳的要隘上,李固村因此得名,邓艾则在山阳城里看守,故山阳城又名邓城,应城北有浊鹿泉,故山阳城又名浊鹿城。曹丕为了让汉献帝乐不思归,就让邓艾在山阳城内给汉献帝修建了富丽堂皇大山阳宫,又把山阳县城扩建为方圆4.5公里的天子之城,还在山阳城北的浊鹿泉畔,修建了山阳游苑,栽种了大片竹子、梅花和花卉树木,在湖畔和小河上建了亭榭桥栏,风景秀丽的山阳游苑成了山阳公消磨时光的地方。
  山阳公刘协40岁被贬,在山阳城被囚禁了14年,于魏青龙二年(公元234年)三月卒于山阳城山阳宫里, 终年54岁,葬于山阳城西5公里的古汉山之北,山阳公墓冢被称为禅陵。后人为了纪念这个汉朝末代皇帝,就在古汉村和山阳修建了“汉献帝庙”。
  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篡权,改正始十年为嘉平元年,此时山阳公已故15年了,此后的15年便是魏晋交替之际。嵇康为了不卷入政治漩涡,毅然辞去高官厚禄,离开京城洛阳到河内郡山阳城(今辉县市境内山阳故城)寓居,以打铁为生,与尉氏人阮籍、阮咸叔侄,河内怀县人山涛、向秀、琅琊临沂人王戎,沛县人刘伶相继寓居山阳,旧朋好友欢聚一起。七个人年龄、身份不同,但志趣相投,怀念汉献帝,同情曹魏政权,反对封建礼教,不满司马政权集团。他们携酒抱琴、牵手相随,同游竹林,他们坐在竹林里的草地上,举行了著名的竹林酒会,七个人开怀畅饮,高谈阔论,快乐无比,称竹林七贤。一代狂士阮籍弹奏着动听的七弦琴,七贤领袖嵇康吟咏着即兴创作的“酒会诗”:乐哉苑中游,周览无穷已。百卉吐方华,崇基邈高踌。林木纷交错,无池戏鲂鲤。轻丸毙翔禽,纤纶初 鲔。坐中发美赞,异气同音轨。临川献清醇,微歌发皓齿。素琴挥雅操,清声随风起。斯会岂不乐,恨无东野子。酒会念幽人,守故弥终始。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
  竹林七贤在山阳的活动长达十几年,虽然他们是清淡家,但他们不满暴政、反对封建礼教却是难能可贵的。竹林七贤在山阳的故事被世人津津乐道,他们去世后,就在竹林边立起“七贤碑”进行纪念,后来又创建了“竹林七贤祠”、又名“七贤观”、“七贤堂”、“尚贤寺”、浊鹿泉(清水泉)又称竹林泉、梅竹泉、七贤泉。“竹林上贤祠”坐北朝南,位于泉东、三间祠堂,前出厦,门前挂一横匾,上刻“竹林七贤祠”5个大字,祠内设石桌,上面供奉“七贤”木制牌位七个。山阳人民仰慕竹林七贤,形成文明习俗。到唐朝时,“竹林七贤祠”被人们简称为“竹林寺”,并进行了扩建。
  据流传:山阳竹林寺香火很旺,,名扬天下。寺前竹林茂密,旁侧竹林泉喷珠泻雪,涌流成河,澄鲜如练,十八孔桥古朴美观,古木环寺遮天蔽日,竹木丛霭,景色幽胜。每日月临泉水上,水天一色,竹光树影;清晨日出东方,远观山色斑谰群峰争秀,近看泉气弥漫,田园锦绣,登高四望,如入画馆。每日里游人如织,竹林寺成为中原名刹。
古往今来,文人学士、达官贵人来山阳城和竹林寺寻古览胜者不乏其人。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字子期,山阳旧地重游,作《思旧赋》,思念旧友;北魏郦道元写的《水经注》。对山阳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描绘甚详,对竹林七贤的姓名、籍贯、爱好、职位和他们死后建七贤祠、子期庙和稽公遗竹和记载都十分清楚。另外如唐朝大诗人朱湾的《七贤堂》、明朝文学家、诗人李梦阳和诗人李 的《竹林寺》、《宿山阳》清乾隆皇帝弘历的《七贤咏》等名诗佳作,声情并茂,盛赞七贤和竹林寺之壮丽。据《辉县志》记载,元成宗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秋,道士王志贤倡首重建,并请翰林学士刘  撰写《重修七贤观记》,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辉县知县陈谟重建,竹林七贤寺前后左右四院,布局 严谨,建筑宏伟。1938年竹林寺惨遭日寇、伪军反动武装破坏。解放后在改革开放中,山阳民众在遗址上重建,兴修水利,竹林泉现有十三亩大,山阳竹林寺风光再现,中原名刹游人不断。
  辉县市委统战部